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统计 > 科技规划

关于印发芜湖市“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7-11-21 00:00 来源:芜湖科技局 作者:超级管理员 浏览次数: 字号:[    ]

各县、区人民政府,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桥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芜各单位:

现将《芜湖市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芜湖市知识产权局

 2016830


 

芜湖市“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

 

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是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必然选择,是十三五期间芜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之一。根据国家、省知识产权战略部署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过去五年,我市知识产权工作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服务创新发展战略实施,优化提升社会创新环境,知识产权事业取得重要进展。

(一)形成了示范引领、多级联动、系统推进的知识产权战略格局。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整体部署,将其放在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布局中推进,成立了市长为组长、14个单位为成员单位的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先后印发实施《芜湖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方案》、《芜湖市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任务分工》、《芜湖市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方案》和《芜湖市专利权质押贷款试点办法》。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提升人才特区建设水平的意见》、《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规定》等科技创新系列政策,都把知识产权作为重要内容。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方面集聚了丰富的资源。各县区大力开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5个县(区)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试点县(区),4个县(区)获省首批10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县、区),经开区等4个园区入选国家、省知识产权示范试点园区。机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市及各县区(开发区)均设立了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纳入市发改、科技、经信、人社、文化、商务、工商、质监等部门重点工作。市政府将专利指标纳入对县区(开发区)、市直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全市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良好格局基本形成。

(二)构建了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发展体系。十二五期间,财政资金知识产权投入超过2.7亿元、其中市本级投入1.1亿元。企业知识产权主体地位凸显,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占比由2011年的67.2%72.4%提高到2015年的74.6%84.1%,高企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占全市拥有量的63.7%。20家企业进入全省专利百强企业,奇瑞汽车位居全省发明专利百强企业之首,跻身国内企业发明专利授权十强。累计114家企业列入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其中2家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称号,23家企业开展贯彻《企业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标准,数量居全省之首。专利联盟、专利布局等工作快速起步,支撑创新发展能力增强。知识产权发展体系日益健全,为芜湖知识产权事业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表1: 2011-2015年芜湖市专利申请、授权量

年度

专利申请量

专利授权量

发明专利申请量

发明专利授权量

2011

12062

7267

2439

528

2012

16861

10408

3961

675

2013

19019

9256

6404

750

2014

17066

8934

9346

853

2015

20886

9049

12339

1927

年均增长

14.7%

5.6%

50.0%

38.2%

 




 


(四)营造了良好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知识产权事业加速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十二五”期间,知识产权保护环境逐步优化,行政执法实现常态化,执法能力迅速提升。市知识产权局与市公安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批专利案件管辖权,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49件,形成司法和行政两条途径共同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环境。全市共处理专利纠纷53起,市、县(区)联合开展专利行政执法26次,对83件假冒专利商品依法立案处理。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成立了中国(安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芜湖分中心、安徽专利技术(芜湖)展示交易中心、芜湖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知识产权服务取得长足发展,公益服务机制逐步形成。全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共有工作人员76人,培养国家知识产权领军人才、专家5人,专利代理人41人,专利工程师100人,专利联络员236人。注册代理机构4家,引进评估、贯标机构8家。芜湖大学生专利创新创业大赛连续举办4届,共有3650项专利项目、18000多名大学生参加比赛,孕育和培养了一大批专利人才“种子”,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文化氛围不断形成。芜湖市知识产权工作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位置不断提升,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核心指标排名居区域城市中上等水平。

 


表2:“十二五”期间长三角部分城市专利实力主要指标比较

地区

城市

十二五末万人专利

申请量

年均

增幅

%

十二五末万人发明

专利

申请量

年均

增幅

%

十二五末万人专利授权量

年均

增幅%

十二五末万人发明专利

授权量

年均

增幅%

十二五末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年均

增幅

%

安徽

合肥

41.6

16.5

20.1

48.2

21.9

32.5

4.4

46.5

12.1

44.4

芜湖

57.2

21.3

29.3

49.5

24.8

17.7

5.3

47.8

13.6

57.9

蚌埠

26.0

39.1

17.8

83.3

10.1

37.5

2.8

93.1

6.3

97.4

浙江

宁波

75.2

16.8

20.5

40.5

58.9

11.6

6.9

34.3

18.1

47.8

湖州

74.0

24.3

21.0

37.1

56.5

19.8

5.6

49.9

12.9

51.6

嘉兴

57.5

22.9

12.0

42.5

41.0

14.9

2.6

34.4

7.4

21.9

江苏

镇江

78.3

12.3

31.0

32.9

44.5

16.9

8.8

47.0

20.6

46.7

常州

82.0

12.6

28.1

20.5

45.9

16.7

5.7

36.8

18.8

40.8

南通

47.6

-11.4

12.0

-13.0

35.6

-4.6

3.0

44.5

15.1

72.5

二、机遇和挑战

(一)适应新常态,面临新机遇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加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各国各地区增强竞争力的战略性资源。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制造业强国和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知识产权已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保障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国务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三五”规划》,对“十三五”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开启了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新征程。省政府《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实施方案》、《安徽省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确定了我省由知识产权大省向知识产权强省转变的目标。

市委、市政府抢抓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机遇,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主战略,着力打造经济、城市两个升级版,努力实现人才结构高端化、产业层次高端化、城市品质高端化良性互动,当好皖江发展排头兵,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创新优美和谐幸福新芜湖。这些都对芜湖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寄予了新的更高期待。

(二)抓住关键期,迎接新挑战

“十二五”期间,芜湖知识产权事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有待提升。知识产权侵权违法现象时有发生,知识产权案件取证难、定性难、法律适用复杂的问题仍未有效解决,亟需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形成保护合力,增强保护力度。二是金融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有待加强。知识产权运营缺乏旗舰式机构,服务滞后。对知识产权投融资、价值评估、运用转化等,尤其是与发达地区横向比较,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大,市场化水平不高,社会资本介入程度不足,经济社会效益不够理想。三是高价值专利数量有待提高。专利与标准结合程度偏低,关键技术的核心专利偏少,高价值专利和技术标准量与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有待增量提质扩效。四是知识产权综合服务能力有待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专利申请授权等传统代理领域,服务模式单一,同质竞争激烈。缺乏知识产权确权、用权、维权相关服务以及由此衍生的专利运营、评估评议、产业导航、数据分析等高端综合性服务平台。五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既懂技术又懂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综合性高端人才严重匮乏,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师资人才不足,知识产权研究水平较低,运用专利引导产业发展能力不强。

为此,十三五时期,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迫切需要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和新机遇,瞄准国际国内知识产权先进城市核心指标,扎实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为经济发展开辟新路径、破解新难题、培育增长点,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以加快知识产权与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支撑企业创新发展为重点,全力推进芜湖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的综合能力,实现知识产权示范市向知识产权强市跨越。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把改革和创新摆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以改革为统领,以创新为动力,着力破除制约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思路举措,发挥先发优势,实现引领型发展。

坚持市场主导。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知识产权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加强知识产权政策支持、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着力构建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监管有力的知识产权市场环境。

坚持聚焦产业。以首位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突出产业优势,依据产业知识产权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和核心优势,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促进多样性、差异化发展,打造知识产权密集型的特色产业。

坚持合作共赢。统筹国际国内优质资源,形成若干知识产权领先发展领域,培育我市知识产权优势。推进开放协作,积极向东看,往东比,加强与长三角等先进发达地区的合作与交流,积极获取支撑知识产权集聚发展的各类资源,加快优质知识产权资源导入,为创新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作用,努力将芜湖市建设成为知识产权产出更加高效、运营更加活跃、保护更加充分、生态更加优化的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先行区、密集型产业发展引领区、成果转化交易示范区和严格保护生态区,力争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等专利实力主要指标进入长三角城市群第一方阵和全国同等城市前列,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市。

2.具体目标

力争到2020年,全市重点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具体目标

2015

实际完成值

2020

目标值

发明专利申请量(件)

12339

22000

发明专利授权量(件)

1927

5000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万人)

13.56

30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件)

17

100

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家)

114

500

产业知识产权(专利)联盟(家)

1

5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亿元)

1.2

5

专利保险保额(万元)

240

10000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家)

44

200

专利工程师(人)

21

50

专利代理人(人)

76

150

知识产权领军人才(人)

2

10

 

——知识产权产出更加高效。增加高价值专利等优质知识产权的数量,继续保持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在省内领先地位。2020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与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22000件、5000件,PCT专利申请100件,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 30件;发明专利申请占比达70%以上,高价值专利占比提高到3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占比20%以上;加快培育100家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


专利评议:是指基于专利信息的分析挖掘和调查研究的高技术服务活动,作用在于能帮助公共政策制定部门有效规避决策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实现科学决策,帮助企业优化创新路线,妥善解决经营中知识产权问题。2011年开始我国启动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试点工作。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专利、商标、版权)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上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战略性作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提出了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概念,分为专利密集型产业、商标密集型产业和版权密集型产业。测度方法为:产业知识产权数量/产业工人数,大于平均值的即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不仅对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有着关键的影响,而且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安全。

文本框: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专利、商标、版权)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上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战略性作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提出了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概念,分为专利密集型产业、商标密集型产业和版权密集型产业。测度方法为:产业知识产权数量/产业工人数,大于平均值的即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不仅对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有着关键的影响,而且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安全。——知识产权运营更加活跃。围绕我市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一批促进产业发展的专利池和知识产权(专利)联盟,推进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发展,国家级、省级专利运营机构分别达到3家、10家,专利成果交易额达30亿元以上。金融支持专利运用成效明显,专利权质押贷款与专利保险实现常态化,质押贷款额度、专利保险保额到2020年分别超5亿元、1亿元。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建成知识产权(专利)联盟5家,实施一批专利评议和专利导航项目,深入开展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为经济社会进步注入更多创新要素,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为技术研发明确重点,为走出去战略降低风险。

中国(安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芜湖分中心: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20148月,安徽省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该分中心,其职能为:组织相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我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知识产权维权提供必要的智力援助服务。

文本框: 中国(安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芜湖分中心: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2014年8月,安徽省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该分中心,其职能为:组织相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我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知识产权维权提供必要的智力援助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更加充分。加强中国(安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芜湖分中心建设,增强县级专利管理部门执法能力建设,完善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建立知识产权执法协调机制,推进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形成权责一致、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行政保护合力。加大专利纠纷调处力度,有效遏制侵权行为,力争专利纠纷案件、假冒专利案件的当年结案率达到95%以上。

 

政府——知识产权生态更加优化。推进各类综合性和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性知识产权机构建设,培育构建高质量、专业化专利资源库;完善区域知识产权评估、托管和流转体系,建立一批服务类型齐全、服务内容多样、服务水平较高的综合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力争到2020年全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达200家,知识产权服务业年营业收入占全市科技服务业收入达10%以上。知识产权人才实现倍增,形成高中低搭配合理、层次完善的知识产权人才结构。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市政府制订出台《芜湖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方案》,完善顶层设计,确保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接续推进。明确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性建设目标,确保我市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管理绩效和环境治理等方面位于全省领先水平。按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点线面结合、国家省市联动、国内外统筹的建设路径和要求,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综合能力,推动知识产权与经济、科技的深度融合,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环境。

专利创造与运用提质工程:“十三五”时期,国家启动该工程,从多个环节着手促进专利质量提升,为专利交易转化奠定基础,并通过工程实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控制力。我市提质工程主要内容为:激励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结构优化、数量布局、质量提升的重点企业专利提质;支持代理机构维持优质专利、提升代理机构能力的代理机构服务提质;开展知识产权收储、开发、组合、投资等服务,盘活知识产权资产加快实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提升的专利运营提质,以及支持开展重点产业或行业专利评议或预警分析等工作。

文本框: 专利创造与运用提质工程:“十三五”时期,国家启动该工程,从多个环节着手促进专利质量提升,为专利交易转化奠定基础,并通过工程实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控制力。我市提质工程主要内容为:激励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结构优化、数量布局、质量提升的重点企业专利提质;支持代理机构维持优质专利、提升代理机构能力的代理机构服务提质;开展知识产权收储、开发、组合、投资等服务,盘活知识产权资产;加快实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提升的专利运营提质,以及支持开展重点产业或行业专利评议或预警分析等工作。(二)推进知识产权赶超战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专利创造与运用提质工程,抓好知识产权创造结构优化、数量布局、质量提升,实现知识产权竞争力再上新台阶。在政策层面,健全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激励企业提升创造数量和发明专利占比、强化专利布局和重视境外获权。在企业层面,着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打造100家省级以上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引导知识产权资源与创新、创业、金融等资源匹配融合,推进知识产权资源供给侧改革和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改革。推行《企业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标准的贯彻实施,实现企业知识产权全程化管理,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三)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按照国家和省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知识产权强市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目标,全面推进知识产权领域改革试验,加快破除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新体制机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知识产权创新改革先行先试经验。积极探索财政知识产权资金扶持方式,加快政府职能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针对重大产业规划、三重一创、政府重大投资活动等开展知识产权评议,防范知识产权风险。加快专利发展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进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探索知识产权助推质押贷款、股权交易、上市融资新模式。优化行政执法资源配置,加强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提升知识产权维权执法能力和办案水平。积极探索建立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知识产权综合执法协调机制,深化执法护航行动,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

五、重点工作

(一)提升知识产权质量效益

1.打造高价值专利育成中心。围绕我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高价值专利育成中心,推动企业、高校院所、服务机构加强合作,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分析指引集成创新,制定专利挖掘与布局策略,在主要技术领域创造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状态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到2020年,建立企业高价值专利育成中心30个,培育高价值专利5000项。

2.开展产学研服协同专利创造。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知识产权创造体系。围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群)培育,建立产学研服联合创新与专利供需对接机制,形成以需定研、权属清晰、服务支撑、专利对接的专利创造新模式。到2020年,全市通过产学研合作引进、创造重大发明专利2000项以上。

3.培育专利拳头产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创新型企业开展核心技术专利布局,引导企业围绕主导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充分利用专利信息抬高研发起点,开展专利挖掘与布局,形成专利组合,扩大保护范围,提升专利价值。到2020年,全市打造拥有组合布局、较强护航能力和高附加值的专利拳头产品1000个左右。

(二)加强知识产权交易运营

1.搭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在现有技术市场基础上,依托汽车及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建立皖江专利运营中心,打造功能完备、交易活跃、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展示交易平台,创新知识产权交易模式,完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络,形成网上交易与现场交易相结合的交易服务机制,简化交易程序,降低交易成本。加强优势产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流动转移交易,加速知识产权转化和价值实现,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和产业链价值。

2.构建知识产权运营体系。积极参与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以推动产业快速创新发展为目的,以创造一批经得起诉讼检验的高水平专利、建立产业专利池、引入风投等社会资本、运营高质量专利为手段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培育和引进一批产业特色突出、业务基础良好、运营模式先进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收储、开发、组合、投资等服务,盘活知识产权资产,加快实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支持组建汽车及装备制造、机器人、电线电缆等5个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推动高校院所建立市场化运作的技术转移中心,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推动知识产权流动转化。

3.优化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服务。出台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服务业的指导意见,联合财政、商务、税务等部门共同探讨推进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政策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服务引导扶持,引进有基础、有特色的知名服务机构参与交易运营服务,提高交易运营服务水平。整合知识产权服务资源,采用市场化运营、灵活管理和政策激励等方法,加速知识产权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打造以知识产权代理、法律、评估、咨询服务为基础,以知识产权许可、转让、融资、产业化、作价入股、专利池集成运作、专利标准等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体系。

4.推进专利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以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及评估机构的作用,健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培育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市场。研究制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评估管理办法,完善知识产权质押风险补偿机制;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支持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快实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常态化、规模化。鼓励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工具,丰富和创新知识产权融资模式,探索知识产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加快培育和规范专利保险市场,优化专利融资保险险种结构和运营模式,完善专利保险服务体系。2020年,专利权质押融资额度达5亿元。

(三)加快知识产权强企建设

1.提升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水平。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选取一批创新能力强、产品或服务中知识产权附加值高的企业,引导其根据自身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和目标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夯实企业研发基础,通过强化企业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等保护手段,把具有较强技术研发实力的企业打造成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和其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到2020年,全市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100家。

2.全面推行企业贯标工作。全面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推动企业建立与经营发展相协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支持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以科技型创业企业、中小微企业为重点,开展知识产权托管服务,消除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空白。以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外向型企业为重点,全面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落实,实现规模以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全覆盖。到2020年,全市300家企业通过贯标验收或认证。

3.发挥示范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围绕全市首位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推进国家级、省级、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示范企业培育工作,充分发挥试点示范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制定产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开展重点产业专利导航试点,提升信息分析利用水平,建立专利预警体系、专利地图、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及知识产权价值评价体系,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到2020年,全市培育各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示范企业500家。

(四)增强知识产权管理绩效

1.创新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建设职责清晰、管理统一、运行高效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实现知识产权管理从多头分散向相对集中转变。完善芜湖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创新部门协调沟通、重大事项通报、重大案件会商和重点工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深化市、县区、开发区知识产权工作会商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建设,优化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运行机制和以两个清单为主体的权力运行机制,打造两个清单升级版。

2.深化知识产权区域示范。按照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要求,加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县(区)工程试点示范,推动县域试点向示范提档升级。加强园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推动园区由省级试点示范向国家级跨越。通过知识产权托管、专利导航,提升园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与知识产权管理的水平,着力引导园区主导产业核心知识产权创造、集聚,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3.强化知识产权政策支撑。制订《芜湖市知识产权助推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推进知识产权与科技、经济、贸易等专项政策的衔接融合及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协同。探索知识产权清单管理模式,建立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专项计划、资金资助、项目管理、产业发展清单,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

(五)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1.完善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综合执法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优化行政执法资源配置,加强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三合一知识产权综合执法协调机制,集中执法力量,抓住社会热点,查办有影响的知识产权大案要案;深化执法护航行动,提高执法办案水平,知识产权形成保护合力。

2.推进知识产权立体保护。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充分发挥行政、司法各自优势,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协作机制建设。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指导与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推进以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机器人等为代表的产业立体保护机制建设。

3.探索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提升维权援助服务能力,营造有效保障和激励创新创业的公平竞争环境,助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探索建立和完善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四新加一资(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形态+资本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加强医药、食品、环境等民生领域及涉农知识产权保护。

(六)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

1.实施专利导航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开展产业专利导航,设立专利导航(专利评议)专项计划,完善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促进专利信息深度利用,以专利导航机制引领和支撑产业、企业、产品创新,补强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价值,助推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协同互动,组建知识产权联盟,主导或参与制订国家与行业标准,构建专利池,建立专利共享、联合防御与聚集运营的利益协调机制,强化专利导航辅助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对产业竞争力的支撑。到2020年,开展专利导航创新发展的产业(集群)达到10个。

2.开展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以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为重点,开展产业集群管理试点示范工作。建立集群管理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建设集群管理专家库,搭建知识产权支撑集群管理的工作平台,制定基于知识产权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形成一产业一战略的格局。组织实施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攻关和核心专利转化,建设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招商和投资建设,支撑产业发展向价值链的高端攀升。到2020年,培育知识产权集群管理的产业集群8个。

3.促进专利密集型产业集聚发展。围绕全市首位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过对全球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利用,了解竞争态势,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及本地实际,制定并实施产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规划。建设产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培育密集型企业,开展产业专利导航试点、产业专利集群管理试点;建立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机制,引导产业发展壮大;推行产业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强化知识产权导向;引导以专利为主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集聚发展。到2020年,全市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1500亿元。

4.加强优势产业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围绕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实施,支持企业海外并购,推动我市产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服务机构开展海外专利布局工作,鼓励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传统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开展知识产权海外布局规划。支持行业协会、专业机构跟踪发布相关产业知识产权信息、竞争动态和风险预警,加强对重大知识产权案件的跟踪,及时发布风险提示。

(七)积极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

1.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强市、县区、园区三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中国(安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芜湖分中心等服务能力,办好园区一站式服务平台。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依托社会力量建设特色化、高质量、服务优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公共知识产权资源整体配置效率,实现从政府直接服务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转变。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载体建设,打造优势互补、功能完备的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完善服务机构布局,加强基层服务机构建设,推动知识产权服务向基层延伸。

2.扩大知识产权服务业规模。完善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制度,支持知识产权代理、咨询、评估、法律等服务机构加快发展,形成完善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大高端服务机构引进力度,引进业内领先的优质综合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全市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采取联合经营、上市融资等方式发展壮大,培育知识产权服务龙头企业。到2020年,全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超过200家,其中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机构10家以上。

3.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质量。创新知识产权服务机制,支持企业与服务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完善知识产权专家服务队挂钩服务企业机制,深入企业开展个性化知识产权服务。引导服务机构创新经营模式、拓展业务渠道、优化服务内涵。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执业培训,切实提高服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加强知识产权服务监管,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规范服务机构经营行为。开展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评价,引导服务机构向高端发展。

(八)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1、促进高端人才的优化配置。把知识产权人才工作纳入市人才特区建设内容,结合市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招引,加快引进急需的知识产权高端人才,优化知识产权高端人才激励政策。建立开放、共享、高效的知识产权人才信息管理和供需对接的人才服务平台,发布知识产权人才供求信息,推动知识产权人才优化配置,促进高端人才来芜施展才华。促进高校院所和企业之间的人才互动交流,引导人才流向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和企业。到2020年,培育和引进知识产权高端人才200人以上。

2、加大知识产权培训。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对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及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分类培训。在各类领导干部、机关公务员培训班设置知识产权专题课程,培育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懂技术、懂知识产权和懂国际国内市场布局的复合性人才。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和知识产权服务紧缺人才,选派一批优秀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到知名高校院所和企业进行访问、交流、学习和培训,拓展国际视野,提高业务水平和技能。

3、加强人才培养载体建设。依托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和皖南医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学科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着力打造多个市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与研究中心,不断扩大知识产权人才规模;鼓励和引导高校设置知识产权专业,同时对理工科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进行系统化的知识产权培训,提升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质量。

4、加强知识产权区域合作。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和区域技术交流,引导吸引高价值知识产权在芜湖转化和产业化;大力支持本市龙头骨干企业走出去并购重组,积极推进机制创新、政策对接和人才引进;发挥龙头企业、核心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知识产权合作的良性机制,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推进机制,由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牵头,统筹推进十三五规划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加强战略谋划,指导各县区、开发区开展工作。各县区、开发区要把知识产权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制定落实政策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夯实知识产权工作基础,确保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有序推进。

(二)资金保障。将知识产权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资助奖励政策,重点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支持力度,引导支持产业发展的财政资金和基金向促进科技成果产权化、知识产权产业化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方向倾斜。

(三)机制保障。各县区、开发区要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知识产权作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加强县区、开发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建立知识产权数据统计机制。

(四)督查评估。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查评估。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结合知识产权考核指标实际情况,制定十三五规划实施评估机制和考核标准,评估结果作为考核县区、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依据和市委、市政府制定创新政策和知识产权政策的决策参考。

本规划可根据国家、省知识产权工作最新部署及芜湖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有关目标和内容适时做出合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