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统计 > 科技规划

市科技局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发布日期:2020-08-10 08:36 来源:芜湖市科技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六稳”“六保”工作任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现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1.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建工作摆在科技创新工作的关键位置,强化党建学习,逢会必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机关干部政治思想水平,开展党组中心组学习11次。坚持全面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科技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经常听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健全党的组织生活,深入开展民主生活会,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不断增强底线思维、法治意识。加强党组织建设,新发展3名入党积极分子。

2.统筹疫情防控创新发展。及时印发《关于强化科技服务做好疫情防控的通知》《关于应对疫情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通知》等文件,加强对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重大公共研发平台、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外国专家服务指导,相关科技业务实行线上办理、“不见面”办理。积极响应疫情防控号召,先后选派9名人员下沉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值守。开设科技创新“云讲堂”,围绕高企申报、项目管理等持续推出6期科技创新政策线上培训,吸引超15000人次参加学习。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在孵企业适当减免租金、服务费等共计1008.6万元,努力帮助科技企业渡过难关。

3.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深入谋划全年工作思路,统筹安排当前各项工作,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制定《2020年芜湖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要点》,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工作落实。优化政策供给,进一步修订《关于加快推进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提升区域创新承载能力,推进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高质量发展,启动芜湖国家高新区扩区工作。着力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制定《芜湖市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专项工作2020年工作要点》,提出5项重点任务和16条具体措施,并大力推进按月上报。

4.培育创新主体发展梯队。实施“三比一增”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行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850家,全省百强高企我市占23家。组织开展2020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推荐申报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89家。加快培育高企后备力量,开展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84家。及时跟进了解高新技术企业复工复产情况,主动对接指导,积极制定精准有效的帮扶措施。

5.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组织开展2020年度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聚焦我市重点产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安排项目76项,资金2121.7万元。发挥科技创新在疫情防控中的支撑作用,紧急安排市级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应急项目16项。积极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6项、省科技重大专项2项。成功举办科技创新要素对接会,助力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精准对接。积极参与省“抓创新、抗疫情、促发展”科技成果展示发布暨项目转化交易会,推荐76个项目纳入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上半年登记科技成果242件,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 31.12亿元,同比增长16%。全市34个项目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4项。

6.提高创新平台建设质量。新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国家级引才引智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强化重点研发创新平台分类管理,围绕创新资源集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共性技术攻关等,对全市39个重点研发创新平台开展2019年度绩效考核,拟拨付奖补资金2.06亿元。修订《芜湖市重点研发创新平台管理办法》和《芜湖市重点研发创新平台考核细则》,规范进出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7.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组织开展今年第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招引工作,新招引39个团队项目,首次采用“产业专场+综合组”模式进行路演评审,参与评审的项目涉及通用航空、新材料等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领域。推荐申报2020年度国家引智项目13项。做好降低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成本奖励工作。加强外国专家服务管理,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间外国人来芜工作许可审批的内部工作流程》,上半年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事项96件。

8.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抢抓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机遇,争取沪苏浙高校院所来芜设立分支机构或共建研究院,市政府与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组织参加2020长三角一体化(网上)创新成果展,我市奇瑞“负压救护车”、海螺集团“水泥工业窑炉低温余热发电的技术及装备”、中电科钻石飞机“CA42型飞机”、华东光电“智能可视化搜救系统”、启迪半导体“IPM智能功率模块”等32项成果展出,占全省总数的五分之一。

9.强化民生服务科技支撑。扎实开展科技扶贫、双联系工作。每月组织帮扶责任人赴联系点无为县泉塘镇泉塘社区开展扶贫走访活动,及时了解社区扶贫工作情况和帮扶户工作、生活状况。深化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工作,推荐申报11个省级备案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0个,直接帮扶贫困户326户,带动贫困户、农户增收41.7万元。扎实开展“三比一增”活动,举办高企申报、R&D统计、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等创新政策专题培训。节能工作、质量工作、部门统计工作、环境保护和国防动员等工作也都有序开展。  

10.释放区域创新发展动能。各县(市)区、开发区发挥自身创新活力,锐意进取,各展所长,区域创新发展动能进一步释放。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被省委、省政府赋予新的使命,全力打造承接长三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经开区14家企业入围全省百强高企;高新区综合排名持续进位,居全国第41位;镜湖区加强孵化载体建设,筑梦工场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鸠江区建设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科技企业专业孵化器;芜湖县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位列全省县级第一;无为市获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繁昌县与中科大、哈工大、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等大院大所合作取得重点突破。

尽管我市自主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风险。主要表现在:创新要素供给还不够优,创新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创新资源集聚还不够快,高层次科技人才依然紧缺;产业创新支撑能力还不够强,高水平研发平台数量与长三角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

二、下一步打算

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G60科创走廊和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建设重大机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奋力在下好创新“先手棋”上走在前列,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创新发展“双胜利”,为打造现代化创新之城,构筑强劲活跃增长极提供坚强科技保障。

1.着力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党对科技工作 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认真执行党组工作条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等制度。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到实处。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大监督执纪力度,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

2.加快促进成果转移转化。持续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抢抓G60科创走廊建设及商合杭高铁通车机遇,积极融入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持续推进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深化政产学研合作,高标准办好长三角大院大所合作暨科技成果对接会,立足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快构建以“产”为龙头的产学研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用无缝对接。支持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设立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机构,充分发挥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加强绩效评估,切实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我市企业对接,促进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加快科技成果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建设。

3.大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进一步修订善创新政策,遵循企业成长规律,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企业全成长周期的政策扶持机制。支持规模以下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升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快“升高”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壮大。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加快培育高企后备力量。实施“瞪羚”企业培育计划,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继续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芜湖地方赛等高规格创新创业赛事,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组织开展2020年度第二批次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招引工作,为企业发展聚集各类高端人才。健全完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招引扶持工作防错纠错容错机制。

4.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塑造创新改革宽容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推进创新改革的激励和容错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减轻企业等创新主体负担,充分调动全社会科技创新积极性。优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探索差异化资金扶持方式,简化项目申报和过程管理,规范科技专家库管理使用,推进科技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完善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制度,全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活动,加强精准指导、精细服务,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真正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

5.奋力抢抓创新发展机遇。超前谋划“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省技术创新中心,率先突破一批前瞻性技术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打造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长三角西部创新增长极。立足跨江发展新起点,推进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高质量发展,加快芜湖国家高新区扩区,聚焦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超前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基础工程,培育若干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合作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