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十三五”芜湖科技创新发展成就专题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日期:2021-01-18 18:41 来源:芜湖市科技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1月1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美好芜湖‘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科技创新发展主要成就专场新闻发布会。市科技局(外国专家局)新闻发言人介绍说,“十三五”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我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奋力在下好创新“先手棋”上走在前列,于2016年、2018年先后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2020年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国创新型城市中位列第25位,较上年度跃升4位。

优化政策供给  创新主体“双倍增”

五年来,我市先后出台《芜湖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一批改革创新政策举措,构建了《关于加快推进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等完备的创新政策体系,每年兑现自主创新政策奖补资金2亿元以上。特别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密集出台《关于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的实施意见》《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全域孵化建设长三角创新成果孵化区的若干意见》等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政策措施,不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成熟完备的政策体系为各类创新主体成长壮大送去了“源头活水”。五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从“十二五”末的441家上升到1038家,全省百强高企我市占2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由2018年的557家增长到1216家。引导全社会加快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全省R&D经费支出“双百强”规上企业我市占42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2.65%增长到3.08%,投入总量和投入强度均居全省第二位。

汇聚高端人才  平台建设不断突破

五年来,我市招引422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芜创新创业,集聚各类高端人才2000余人。市和县(市)区、开发区累计重点扶持团队108个,41个团队获省重点扶持。团队企业中45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12家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酷哇机器人等成为全省团队创新创业的成功典型,共生物流、森思泰克、达健医学等成为全省首批兑现业绩(回购)奖励的团队。我市经验做法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五年来,我市创新平台建设不断突破,创新能级大幅提升。芜湖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从全国第49位上升至第41位。我市设立每年10亿元的产业创新专项资金,支持哈工大机器人产业研究院、西电芜湖研究院、中科大智慧城市研究院等45个重点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全市各类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从300家增长到423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从17家(其中国家级3家)增长到42家(其中国家级11家)。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5次蝉联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百强。

深化开放合作 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五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开放创新,持续深化区域合作。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和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在芜成功举办。我市与6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与沪苏浙等科技中心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发起成立长三角区域技术市场联盟。一批高校在芜成立技术转移机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在芜成立。发起成立G60科创走廊机器人产业联盟和通用航空产业联盟。探索构建“研发孵化在沪,落地产业化在芜”的“创新飞地”模式,G60科创走廊芜湖产业创新中心启动运营。

围绕“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确定的20个重点研发领域和12类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了490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76个项目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省科技重大专项,在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航空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技术突破,奇瑞第三代发动机、海螺碳捕集纯化等技术成果达国内国际领先水平。2015年以来登记科技成果3676项,涌现高新技术产品1207件。32项创新成果入选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111项成果入选安徽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创新成果展,98项成果入选安徽创新馆。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1件,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

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科技创新能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围绕市委十届十四次全体会议提出的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名城”目标定位,我市将继续壮大企业创新主体,不断提升创新平台支撑能级,加速推进创新资源集聚,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力争到“十四五”末城市创新能力跃居全国创新型城市前20强,跻身长三角非省会城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