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统计 > 科技规划

芜湖市科学技术局2023年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3-03-09 18:49 来源:芜湖市科技局 作者:芜湖市科技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做好今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和省科技厅年度工作部署,制定本要点。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大科技工作格局,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到全市发展全局中去考虑,围绕产业+科创,以赋能高质量发展、助力八千亿目标、支撑副中心建设为定位,坚定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抓科技创新。把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创新整体效能作为首要保障,把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改革,把构建运行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作为赋能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把优化全域创新生态作为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重大举措,努力开创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添动能。

二、主要目标

企业创新主体进一步壮大,分别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以上。科技攻关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力争达到3.5%,争创省重点实验室、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省产业研究院等10家。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涌现,登记科技成果2400项以上,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0%左右。全域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建成5个创新园区,市级以上创业孵化载体达80家。

三、重点任务

(一)坚持在产业中发展科创,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

1.实施赤铸之光科技攻关计划。聚焦十大新兴产业中我市具有相对优势的25个细分领域,发挥政府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企业作为出题人主答题人阅卷人的地位,建立以企业为承担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的的科研项目管理体制。优化市科技计划项目体系,修订项目实施办法,奔着最紧急、最紧迫问题,采用揭榜挂帅等模式,实施2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00个左右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努力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责任科室:资配科、高新科、成果科、创发科,排名第一的为牵头科室,下同。)

2.打造“10+N”研发创新平台体系。围绕十大新兴产业,布局一批产业研究院、创新联合体、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和产业化基地,着力解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支持领军企业参与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省实验室建设,积极争创各类省级以上平台。建设N个企业级平台,支持各类科技型企业按照有研发场地、有研发设施、有研发经费、有研发人员、有研发活动、有研发成果的标准,组建省企业研发中心、市重点研发创新平台等,着力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责任科室:平台科)

3.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的支撑引领。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国视谷为重要载体,通过应用场景深度开放吸引头部企业和科研机构来芜落地,共同孵化培育科技企业。力争人工智能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双招双引项目签约额突破180亿元。强化科技赋,力争分别获批省级科技特派团和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5个以上,打造一批科技特派员服务市级标杆点、县级样板点。出台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推动绿色低碳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责任科室:高新科、成果科、招商办)

(二)全面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创新整体效能。

4.建立科技企业链式培育机制。启动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制定培育方案,力争2023年在十大新兴产业领域培育10家科技领军企业。支持领军企业直接投资或设立产业链成果转化基金投资在芜落地的产业链上下游初创期科技企业。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计划培育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机制,综合运用研发费用补助、研发双50奖励、科技创新券等政策工具,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雏鹰培育计划,遴选不超过100家企业重点培育,有针对性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责任科室:高新科、资配科、创发科)

5.启动双倍增两清零一提升行动。实施双倍增行动,力争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实现倍增。实施两清零行动,力争当年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的规上制造业企业、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的规上制造业企业清零分别超过60家和40家。实施一提升行动,着力推动科技企业提质增效。(责任科室:高新科、资配科、平台科)

6.推动形成“988”企业创新格局。全面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优化财政科技资金投向和支持方式,推动资金、项目、平台等创新资源向企业倾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力争全市90%以上的研发投入来自企业,80%以上的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承担,80%以上的科技成果登记源自企业。(责任科室:资配科、成果科、高新科)

(三)更加注重开放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应用。

7.深化区域创新合作和对外科技交流。用好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G60科创走廊、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等区域合作平台,积极主动对接高端创新资源,争取3所以上高校科研院所来芜设立技术转移机构。积极参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安徽分中心建设,组织参加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等赛事活动,推动更多科技成果来芜转化和产业化。深化对外合作,持续抓好国家和省外国专家项目、外专A类人才计划等实施工作。提升外籍人才服务管理水平,办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业务,持续做好在芜外国专家服务保障工作。(责任科室:创发科、外专科、成果科)

8.探索企业需求导向型的成果转化模式。构建点面结合的政府+市场技术需求挖掘机制,围绕我市十大新兴产业25个优势细分领域的重点企业,组织机关干部分组认领,开展专题研究、入企服务调研、凝练产业技术需求清单。建成芜湖科技大市场,制定常态化产学研合作工作方案,建立科技成果动态捕捉机制和企业技术需求常态化挖掘机制,启动实施百校科技成果大收集”“千家企业大走访,全年走访科技型企业不少于120家、收集梳理有效技术需求不少于120条、科技成果1100条,举办双创汇等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16场以上。(责任科室:成果科、办公室)

9.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芜转化科技成果。认真落实紫云英人才计划,围绕产业发展需要,继续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90个。完善团队+成果+基金转化模式,优化扶持政策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团队项目招引、遴选、评审、谈判和落地服务水平,争取更多优秀团队纳入重点扶持范围。用活科创投资基金,加大对重点产业链上初创企业的支持,激发龙头企业投资创新团队的动力。(责任科室:外专科)

(四)聚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打造全域孵化升级版。

10.推进创新园区建设一号工程制定全市创新园区发展规划、创新园区政策,实施专业团队运营,加强配套生态建设,打造孵化新经济、科创产业的高能载体,推动园区专业化运营、成果规模化应用。强化园区定期调度和动态管理,督促各载体单位加快建设步伐。建成湾谷科技园、天门方舟产业转化中心一期等5个创新园,开工建设老船厂智慧港、凤鸣研创中心、南站科技园等。(责任科室:平台科)

11.实施全域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制定实施方案,指导各县市区、开发区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开展县域创新能力锻长补短,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开展国家、省级创新型县(市)建设。支持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建设,推进自贸区芜湖片区创新事项改革举措实施。支持芜湖国家高新区研究制定高质量发展建设方案,依托高新区和高教园区两高融合优势,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指导高新区对照国家和省评价指标体系,围绕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绿色发展和开放创新等核心指标,有针对性地锻长补短,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新产业发展高地。(责任科室:创发科、平台科、外专科)

12.强化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支撑。深化科技金融合作,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落实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带动科技型企业贷款达20亿元以上。探索以发起或参股形式设立一支科技子基金,重点支持项目承担单位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完善孵化服务链条,支持高校院所、领军企业、开发园区等建设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出台政策推动政府应用场景向企业开放、鼓励龙头企业应用场景向中小企业开放,支持三新产品应用推广。(责任科室:资配科、成果科、平台科)

(五)构建大科技工作格局,推动创新层级全面提升。

13.探索开展大科技评价改革。制定出台大科技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覆盖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企业创新、创新环境等各类创新核心指标,突出企业为主体、产业化为目的,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依托指标体系,开展年度科技创新先进单位评选,以正向激励在全社会树立抓创新、比创新的鲜明导向,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推动形成各有关职能部门和载体单位合力抓创新的良好局面。(责任科室:创发科、办公室)

14.深入推进国家级创新试点。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等国家级创新试点建设工作,强化市创新办牵头抓总和协调联动作用,将相关指标纳入对相关成员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制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要点,明确责任分工,推进任务落实。构建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双轮驱动政策体系,逐条逐项抓好市政府出台的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落地落实。坚决守住科技领域防范风险的安全底线,加强重大风险研判,完善防范化解机制,夯实科技安全基石。发挥专业化智库服务支撑创新决策作用,实施一批市科技计划创新环境建设(软科学)项目,开展重大创新战略专题研究。(责任科室:创发科、成果科)

15.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效能。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全力推进模范机关建设。牢固树立是科技部门也是经济部门的职能定位,打造一支懂产业、懂科技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扎实做好巡察整改工作,深化党风廉政和作风效能建设。持续深化一改两为,优化为企服务,创新打造科技部门常态化服务企业”“科技畅聊会等服务品牌。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落实政务公开制度,提升科技宣传影响力,守牢意识形态阵地。严格做好科技保密工作,加强科技统计调查分析。统筹做好综合治理、文明创建、拥军优属、民营经济、质量工作、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信用建设、工会和关心下一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等各项工作。(责任科室:办公室、机关党委、创发科、资配科、高新科、资配科、平台科、外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