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发布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2-01-04 11:08信息来源: 芜湖市科技局阅读次数:编辑:芜湖市科技局 字体:【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9日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市科技局

主持人市科技局办公室任(主持工作)  江遒     发布人: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辛立民

                                                           市科技局创新发展规划科科长崔佳





芜湖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新闻发布稿

 

一、关于《规划》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我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的关键时期,也是以科技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党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支持芜湖建设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为进一步做好“十四五”科技创新工作,20205月起开始对科技创新发展重点问题开展系列调查、研究、论证,制定出台本《规划》,作为“十四五”时期推动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二、关于《规划》的总体思路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芜湖科技创新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出现新的变化,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规划》结合芜湖实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四个面向”,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芜湖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奋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名城、长三角创新发展西部增长极和高品质创新成果孵化区。

三、关于《规划》的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打造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名城能级进一步提升,基本构建集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平台、创新型人才、创新型机制于一体的区域创新生态,综合创新能力跻身长江经济带非省会城市前列、全国创新型城市前20强。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跃升。积极融入省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协同推进,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二是区域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创新载体平台集聚资源和引领带动作用更加凸显,建立具有芜湖特色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局面。

三是开放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深度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和G60科创走廊建设,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更加活跃,科技创新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崇尚创新、科研诚信的创新文化氛围更加鲜明。

四是创新驱动发展惠及民生。创新引领支撑芜湖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和支撑平安芜湖、健康芜湖等建设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实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

四、关于重点任务部署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引领,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深度参与省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芜湖路径”探索实行“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组织模式,促进技术突破、产品更新,打造底层技术协同应用的“试验场”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支撑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实施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推动“临门一脚”关键技术产业化,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高新产业集群式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度和发展效率,推动产业发展层次和产品档次提升,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技术引导和鼓励企业及社会力量加大对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以应用导向带动产业前沿技术研究。

二是加快平台载体建设,加速创新资源集聚。推进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持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双轮驱动,强化国家级园区创新引领作用加快重点研发平台建设推进市重点研发创新平台扩容提速建设,加强重大公共研发平台的分类管理和绩效考核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自建或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创新网络,建立向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有效开放的长效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建设国家级双创特色载体,推动重大创孵园区建设,打造创新创业芜湖品牌。

三是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政产学研合作,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创建创新平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培育指导,加快形成创新能力突出、引领产业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雁阵梯队。扎实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强涉企收费管理减轻企业负担等政策文件,逐步建立健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长效机制。加快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围绕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海螺、奇瑞等大中型企业与高校、大院大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逐步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省)技术创新中心

四是优化招才引智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围绕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全力落实双招双引一号工程,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构建集聚领军人才、高端人才、技能人才的金字塔型人才结构,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优化人才服务管理制度,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努力将芜湖打造成为中部一流、全国领先的人才高地。坚持面向未来,突出高精尖缺,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高层次人才招引政策。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秀的多层次科技人才队伍,积极培养一批创新型企业家、应用型技术人才和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坚持高端引领、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交流与服务机制。探索建立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团队之间科技人员的有序流动长效机制。

五是坚持开放协同创新,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创新合作和全球科技竞争。积极推进区域协同创新,主动与沪苏浙城市开展结对共建。科创+产业为抓手,强化与G60科创走廊沿线城市创新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开展深层次、全方位、高水平的“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军民融合在基础设施共建、军地人才共育等方面加快推进军民深度融合。推进科技金融融合扩展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营造科技、金融、产业一体化的生态环境,加快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金融支撑体系。

六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社会民生发展。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高质量推进国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开展农业农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等方面研究,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技术体系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建立健全传染病综合应急防控平台。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民生,在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强气象、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预防预警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强警计划,支持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警情研判与快速响应等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以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生态技术创新体系,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加强科技支撑资源节约利用,加快新能源等高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