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科技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5-01-14 14:40信息来源: 芜湖市科技局阅读次数:编辑:芜湖市科技局 字体:【  

2024年,芜湖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走产业+科创的路子,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一、主要举措亮点成效

一是聚力提升城市创新能级。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开展科技创新年度考评、季度赛马,将市直相关部门首次纳入考核,推动市直部门合力抓创新。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国位列第22位(不含直辖市),较上年进位4位,近3年进步10位,成为长三角进位最快的城市。科技创新指数持续攀升,以368.1的好成绩继续稳居全省第二。合芜蚌自创区入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试点揭榜挂帅名单。

二是聚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两清零行动。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企数占比全省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336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达19.7%,研发投入强度达4.28%,均居全省第一,其中90%以上的研发投入来自企业。联合飞机跻身全球独角兽榜单,酷哇机器人等4家企业入列中国独角兽榜单。

三是聚力搭建创新型平台。加快建设鸠兹科创湾科创大平台,高标准建设凤鸣研创中心、梦溪科创走廊、数字经济产业园等18个创新园区。组建科创集团,筹建规模30亿元的市科创母基金,面向全球招募合伙人,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创新园区8个,入驻创新企业近300家。围绕产业需求打造更高能级的创新平台,成立奇瑞开阳实验室、启智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智能传感器联合创新及应用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全市累计组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98个,新型研发机构数占全省四分之一。

四是聚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实施赤铸之光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以双创汇”“千企大走访”“百校大对接为抓手,帮助企业和高校院所做好技术需求和成果精准对接。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服务科创企业1200余家,授信总额超400亿元。创新成果加快涌现,国产化芯片域控制器平台、飞机航电国产化及适航取证等1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国产替代或填补国内空白。获评省科学技术奖37个,其中6项重大成果获一等奖、创历史新高。发布场景创新应用机会清单300项。

五是聚力引育创新型人才。构建政策+基金+集团的人才招引体系,真金白银用于人才支出超8亿元。优化紫云英人才日”“金秋人才季等系列品牌活动,创新开展紫云英中科大人才日”“海聚奇才等高层次人才对接会,市四大班子负责同志带领产业链重点企业,赴全国重点高校开展现场宣讲、现场招聘。新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98个,领军人才325人、高端人才3735人、大学生超10万人。加快G60科创走廊芜湖产业创新中心建设运营,30家龙头企业在中心设立研发机构,招引海内外高端人才124名。

二、2025年工作安排

一是加快构建完备的产业创新支撑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芜湖鸠兹科创湾建设推进和评价体系,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鸠兹科创湾创新平台。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完善基金快速决策机制,推动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全市科技招商一盘棋工作思路,开展体系化科技招商,推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鸠兹科创湾集聚成势。

二是着力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矩阵。支持奇瑞牵头建设开阳实验室,聚焦省内高校、辐射长三角地区,建立健全需求挖掘、资源匹配、成果孵化等开放式创新机制。支持智能传感器联合创新及应用研究院、脑科学研究院、启智机器人通用底座、皖江实验室等硬科技平台建设,力争更多创新主体培育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腰部企业在芜建设总部研发中心,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布局形成研发矩阵。

三是不断释放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动能。健全人才团队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推动平台、资金、人才、奖励等资源向企业倾斜。发挥芜湖科技大市场作用,加快引育一批高水平科技服务机构,打造常态化服务企业升级版,引导各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研发活动,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整体提升。加快实施场景创新应用行动,新发布场景应用不少于120项,建设示范性场景不少于10个。

四是持续壮大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完善普惠+专项+定制紫云英人才计划政策体系2.0版本,健全人才分级分类服务体系,构建大宣讲+大招聘+大对接人才招引新模式,靶向招引一批战略科技人才、双创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用好海外人才联络站,大力吸引海内外人才。推进安徽高等研究院芜湖分院、芜湖学院建设,培养造就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